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免試入學,壓力少了嗎

免試入學的用意固然是希望破除明星高中迷思
然而是否會造成反效果?
為了擠進明星高中
家長買房子、寄戶口
憑藉著考試的學生因為考試名額的減少
只能更用功、更有壓力

在求學過程當中
壓力在所難免
雖然免試入學也不是說完全沒有益處
但是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更不能拿"不用考試了"、"壓力減少"當作優點
沒有壓力的學習過程,會不會造成未來的競爭力下降?
又或者
沒有"菁英教育"的國家,高科技的研發等交給誰?

不需要畏懼"菁英教育"是抹煞其他人
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水平、培養菁英回饋社會
如果台灣沒有菁英教育,勢必使菁英外流
到能提供菁英教育的國家就學甚至就業
這樣對台灣的整體社會更是損失!
拿"壓力"當藉口,煞是奇怪
考大學就不會有壓力嗎?
那麼未來大學也要使用免試入學嗎?

筆者贊成多元入學
因為多元化要付出的心力值得納入考試體系的衡量
而擅長於讀書的人,也能憑藉考試的方法入學
儘管比例上還是會讓考試入學名額減少
但畢竟不是大多數,也提供了多元發展的學生更多機會
然而免試入學的社區生部分,
他們貢獻的不過是居於學校附近....

如果台灣的教育有意學習國外
而十二年國教也成為必要條件
那就要全盤考慮
國外的明星學校也是存在的(私校?)
而國外也是承認菁英教育,並且在高中採選修制
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可以經過測驗和推薦跟選修較高年級課程
國外承認"買學歷"的行為,
你沒有多元發展、沒有足夠成績,至少捐獻財力供學校建設使用
給其他同學更優質的環境

在社會上,要得到結果就要耕耘
消費者就要付費
這是不變的道理

台灣還在學習
但是學習不是片面取用
也不是照單全收
而是深思熟慮
政治是為了大部分的人
教育是兼顧全體的人
除了大部分的學生
還要顧及弱勢學生
還要顧及菁英學生
這才是教育。

7 則留言:

  1.   我對於免試入學沒有太多的看法,因為我放棄課業很久。但我的確是靠免試入學上高中的,因為可以不用去考基測花那五百快錢。

    回覆刪除
  2.   「政治是為了大部分的人
    教育是兼顧全體的人
    除了大部分的學生
    還要顧及弱勢學生
    還要顧及菁英學生


      我完全認同這段話,那麼按照這點,你否能夠打出完全顧及的方案?我認為台灣現階段很缺乏。

    回覆刪除
  3. 我只能說,目前在這方面的熱心的專家或許很多
    但是這些人從政的少
    教育仍然要顧及預算,
    可惜現在台灣的預算都沒有往這邊送
    至於方案,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就仍在探訪大家的意見
    並且逐步構思,還沒有全盤的思考好
    不過我覺得,不能放棄任何一個階層的人!
    不過首要要改的還是價值觀的部分
    是不是一定要上一個"好高中"才是好的?
    菁英教育的目的還是跟千年前孔夫子說的因材施教
    比較有關係....

    是說免試入學101才開始欸@@你怎麼免試的啊.....

    回覆刪除
  4.   我們這一屆就有哩,是說第一志願一校只有一個能上咧。

      我覺得如果不會讀書或是不想讀書,應該盡快讓該生再不受壓力專制下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硬跟他說「以後沒學歷會沒工作啦」等我認為都是自己設想出來的屁話。

      我有個偏激的想法:我們都清楚除再家自學者,學生必須待在教室內,若該老師不能引起學生上課學習的興趣,學生再不傷害影響干擾他人之下,有權睡覺、聽MP3、看小說等無聲活動。(我們數學老師就是這樣,只要你安靜不干擾別人即可)

    回覆刪除
  5. 那應該算是"北星計畫"那類的吧@@
    因為其實我所謂的"免試入學"是只針對社區生的那個草案
    是101年才開始實施的:)(至少去年中教司是這麼說)

    我也這樣覺得,提早出社會未必是不好的
    重點是對於那個人來說適不適合。
    任何產業經過創新都可以賺大錢....只看學歷很敷衍
    隨便讀個大學也不會比較好啊

    好像很多老師都是這樣:)
    沒興趣的人,怎樣逼都沒有用啊:(

    回覆刪除
  6. 我覺得升高中職的免試入學應和升大學的繁星互相配合,整體考量,全盤規劃。

    關於精英教育的部分,我想:台灣有其特殊的歷史文化,是否可與"不放棄任何一個階層的人!之理念"並存,或是高中精英教育會逐漸消失,都是可以再討論的。

    回覆刪除
  7. 感謝"路人"的意見!!
    筆者認為
    目前台北市的"北星計畫"
    算是免試入學中可以接受的一個好方法
    但是社區生的這個部分
    要衡量的太多了
    也需考量私校的問題
    以及學區附近房價炒作問題等等

    筆者理想的目標
    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階層
    不管是菁英或是弱勢
    即便中等的,也不能放棄
    台灣不需要特別放棄菁英
    或是特別放棄弱勢
    這兩者應當可以並行
    這也是我們訴求和希望的

    感恩您的意見,有各位的意見
    正是這個網站最大的目標:)

    回覆刪除

你覺得這篇文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