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99課綱到底是什麼東西?
學生有了解和批判的權利和義務,
但是若要評論,就要通盤了解並省思才能做出評論。
筆者在這邊經過查詢整理出來,請各位參考並提出意見
97年1月24日 前 教育部長杜正勝先生發布了教育部 令
發文字號:台中〈一〉字第0970011604B號
內容為:
修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並將名稱修正為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預定自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一日起
由高中一年級起逐年實施。(後文略)
由於並非所有領域筆者皆很熟悉
因此筆者僅選出筆者較為熟悉的數學、基礎理化方面探究
至於其他的部分,有待其他更專業的人士與我們分享。
物理部分
分成基礎物理一、基礎物理二A、基礎物理二B
時數
基礎物理一:於高一實施,為二學分之課程,可彈性安排於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實施,
每週授課二節為原則
基礎物理二A:於高二實施,為二學分之課程,可彈性安排於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實施,
每週授課二節為原則。(即提供給所謂社會組的同學修習)
基礎物理二B:於高二實施,為四至六學分之課程,以安排一學年,
每學期二至三學分,每週授課二至三節為原則。(即提供與自然組同學修習)
課程
基礎物理一:緒論、物質的組成、物體的運動【涵蓋:牛頓運動定律、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為原95暫綱高二課程】、物質間基本交互作用【涵蓋:重力、電力與磁力、強力與弱力→原先95暫綱的浮力、流體壓力、摩擦力等並沒有深入的解釋而是廣義涵蓋】、電與磁的統一、波【涵蓋:光與電磁波、波動、都卜勒效應→原先聲音和光的單元併入此章,都卜勒效應原先並不是基礎物理的範圍】、能量、量子現象【補充了原子光譜,原先高二化學範圍】、宇宙學簡介【涵蓋:哈伯定律→95暫綱並未於基礎物理方面涉及】、附錄一:現代科技【原95暫綱基礎物理第八章】
基礎物理二A:運動學、牛頓運動定律【摩擦力移至此部分】、動量與牛頓運動定律運用、萬有引力、功與能量、碰撞【不提及內能】
基礎物理二B:靜力學【涵蓋原95暫綱靜力平衡、質心重心、力矩、移動平衡等】、運動學【涵蓋:直線運動和平面運動】、牛頓運動定律【摩擦力移至此部分】、動量與牛頓運動定律運用【涵蓋角動量】、萬有引力、功與能量、碰撞【涵蓋:彈性即非彈性碰撞】
數學部分
高一第一學期:數與式、多項式函數、指數對數函數【原95暫綱高一下第一章】
高一第二學期:數列與級數、排列組合【原95暫綱高二下第二章】、機率【原95暫綱高二下第三章】、數據分析
高二第一學期:三角【涵蓋三角函數,原95暫綱高一下第二章】、直線與圓、平面向量
高二第二學期:空間向量、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涵蓋: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矩陣【95暫綱選修數學課程】、二次曲線
選修數學:一、標準課程:數學甲I【可提前修習,以修習選修代數等。涵蓋三角函數,原95暫綱高一下第三章、機率統計,原95暫綱高二下第三章】、數學甲II【涵蓋極限與函數、多項式函數的微積分】、數學乙I【機率統計、三角函數】、數學乙II【極限與函數,涉及原95暫綱高一上第二章】;
二、基礎課程:補救數學基礎部分不足的學生;
三、統整課程;
四、進階課程:微積分I(三上)、微積分II(三下)、選修代數(一二年級任一學期)、選修幾何(二三年級任一學期)、數學軟體(二三年級任一學期)、數學建模(二三年級任一學期)
化學部分
基礎化學一:物質基本組成【涵蓋溶液】、物質基本構造、物質變化=>高一課程
基礎化學二:物質構造【涵蓋:離子晶體、八隅體、共價鍵、分子化合物等】、含碳元素的物質、化學能源【原95暫綱高一基礎化學】、化學應用【原95暫綱高一基礎化學】=>高二上
基礎化學三:氣體、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原95暫綱高一、二化學部分的原子構造(含電子組態等)、化學鍵結、有機化合物(部分已在含碳元素的物質這個章節介紹)、酸鹼鹽平衡、氧化還原移到選修化學
評論
優:數學的部分有提供進階課程供超修的學生選修
劣:次序亂,國中已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對於”一脈相承”的印象恐怕難以完全抹滅?
優或劣?:將廣義定義雷同的並在同一個單元,認定國中學過的便簡單帶過
其實國中學過的諸多觀念,僅餘”帶過”。所學的公式及其背後的原理和原先95暫綱中的高中課程不完全相同,如此精省化,是否會使得學生在觀念不成熟的情況下造成更大的壓力?又或者其實大方向的併章,反而可以讓學生更靈活運用?這個部分可能見仁見智,不管如何,僅希望任何教育改革,都能真正的對於學生有長遠的益處,而非短暫的逃避壓力或者,短暫的減少課程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覺得這篇文章如何?